电话:028-87626694
手机:13208198439
邮箱:shnbt@qq.com
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金府路金府五金机电城三期40幛6号
作为《红海行动》的续集,《蛟龙行动》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做了升级,为未来军事题材电影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。影片将故事聚焦在深海,采用了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,一方面,蛟龙小队深入敌后执行危险任务;另一方面,“龙鲸号”上的潜艇小队则在深海中与敌人展开生死对决。鱼雷战、实战肉搏、深海恐惧等元素交织在一起,让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。
而对于导演林超贤来说,这次创作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拍摄前需要“造”好几艘潜艇,体积最大的“龙鲸号”潜艇,长120米、宽11米、高16米,整个搭建过程就像做一次科研。水下拍摄又是另一个难题,林超贤说,“全中国都没人做过海底(镜头),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碰壁碰了好几次,不成功就重新开始。所以这一次的资源真的花在了很多开创性的事情上。”新京报采访出品人、总制片人于冬以及导演林超贤,请他们讲述影片创作的幕后故事。
2018年春节档,林超贤执导的《红海行动》上映,最终拿下36.52亿票房,成为当年票房冠军,也收获了诸多荣誉,不少观众留言,希望再看到一部关于我国海军题材的电影。制片人于冬就跟林超贤导演说,要不要拍《红海行动2》。林超贤觉得,《红海行动》已经拍到那个程度了,还能怎么拍,故事延续性上很难去做,不如想一个其他故事。
于冬透露,在创作初期,林超贤导演还提过想拍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故事。1959年,毛主席提出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”,之后被誉为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的黄旭华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,1970年12月26日,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。四年后,这艘核潜艇命名为“长征1号”,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,隶属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。不过,因为找不到太多公开资料,这一个故事方向被否了,而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某日发生的一场深海决战。于冬告诉新京报记者,之所以故事设定在近未来,是听取了海军专家的意见,“在我们的部队,明天就是未来,战备从来就没停息过”。
影片还为观众呈现了之前电影中少有的银幕形象——声呐兵。声呐兵被视为潜艇的眼睛和耳朵,在作战中,一个优秀的声呐兵能尽早发现目标,对自我防御、主动攻击、掌握作战的主动权,从而为己方争取战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。片中有一个镜头,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在数据分析中心,在电吉他的启发下找到了潜艇螺旋桨的声音,从而辨别出敌方潜艇。
在林超贤看来,拍摄《蛟龙行动》最大的难点在于,不管以前拍了多少作品,对这一部优秀的电影来说,都没什么直接经验上的帮助。
潜艇在电影中是一个重要角色,但对这些潜艇的制式等信息都没有,最开始林超贤都不知道从何入手剧本。如果拿一个真的潜艇来拍,基本没可能性,就算有可能,真潜艇空间非常狭窄,摄影机无法自如运动。林超贤也曾考虑过用特效“造”一艘潜艇,但始终觉得不如“真”潜艇实在,“如果‘真’的潜艇在众人眼前出现的话,它是一个力量(象征),是这部戏的精神,是对演员表演最大的推动力,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我们对电影创作的认真态度”。
因为搭建的潜艇体型巨大,以至于青岛所有的室内摄影棚都装不下,剧组只好将搭建场地选在室外的海边。青岛的冬天格外冷,吹着海风,海边的腐蚀性又很高,有时候做完之后,艇体裂开,要重新做。这种重复返工,让林超贤苦不堪言,在选材上用了很多不同的材料,“真的是一次科研”。林超贤说,电影从筹备起,潜艇就开始搭景,有些地方出现了问题,就先拍甲板的戏,一边拍,一边搭,直到杀青最后一天还在搭景。
至于潜艇的外形、内部结构,剧组并没有一点一个参考原型,只有借助逻辑理论。比如指挥舱里面,左边是什么,右边是什么,中间座位上那台电脑是做什么的,全都是根据资料搭建出来的。片中潜艇内的屏幕,也不是后期做上去的,前期团队就已经研究得很清楚,每一个屏幕里呈现什么画面,让演员可以清楚看到,而不是通过绿幕去演戏。
于冬第一次进入到搭建好的“龙鲸号”时,就被深深震撼,“全都用的真材实料,门把手都是有重量的感觉,所有的舱门也都是咬合住的,包括大大小小的屏幕,得有几百块,我还跟监制开玩笑说,要不要这样‘浪费’”。于冬觉得,导演就是想要一个真实的环境,但这样狭小的空间,机位怎么摆,摄影师躲在哪,灯怎么打,这些技术问题都是挺难解决的。
片中有一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极具挑战性,镜头随着潜艇兵进入到“龙鲸号”的生活舱、指挥舱、反制武器舱、指挥中心等空间,展现了“龙鲸号”潜艇的内部结构空间。这一个镜头,林超贤导演拍了10天,排练了两周。在没有演员实拍之前,摄影师自己先排练了很长时间,比如摄影师要过每个舱门,下一个摄影师要接过摄影机,还不能让观众感觉到,灯光也不能出问题。等演员就位时,每个人的走位也要配合得非常好,如果出现问题,就要从头来过,无论对于镜头调度还是演员表演,都堪称巨大考验。
为了将搭建的潜艇放进水里,剧组在青岛海边挖了一个17米深的水池。于冬说,“最开始我说,别挖了,用绿幕做特效也能的”,但林超贤觉得特效太没把握,特效一天没做完,就不知道效果是怎样,还是坚持要真实的水下拍摄。剧组只好在确保施工安全的要求下打造了这个深坑,对于多层结构的潜艇来说,以至于水面下能没入潜艇的三层。
开机前,演员都进行了潜水训练,比如在水中将他们的氧气面罩摘掉,让他们在黑暗中自己打手棒灯,找到氧气面罩再戴上。于冬说,这是为了让他们在水下学会自救,因为实拍时在水下空间小,会面临很多问题。于冬透露,因为拍摄前演员经过几个月的潜水训练,包括于适、杜江在内的很多演员,都拿到了较高级别的潜水证。
拍摄水下戏,在水池还没有灌水前,林超贤会带演员在水池下面排练几遍,了解下面的情况是如何,表演的地方在哪里。等水池放水之后,林超贤会在地上画一个平面图,让演员在陆地上先走一遍,然后再下水。林超贤随后强调,“但一下去什么都不一样了,因为下面水的能见度很低,光线很差,所有东西都被冲得乱七八糟,后背瓶都不知道去哪里,所以在水下大家都依靠判断。”
有一次水下实拍,蒋璐霞先下水,她的装备将后面林超贤的氧气罐拉了下去,整个身体也被拉着不停往下沉,前面的杜江看到蒋璐霞下来好像有些困难,也将她往下拉,上面的李九霄看到整个状况,就往上拉林超贤,结果林超贤长期处在被拉来拉去的状态,最后李九霄将他后背的氧气管塞给导演,才将这场“水下危机”解除。
于冬小时候曾看过1962年林农执导的电影《甲午风云》,片中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站在致远舰船头,喊出那句“撞沉吉野”,至今想起来这个经典的悲壮镜头,于冬还是会热泪盈眶。作为一名电影人,于冬希望能尽自己微薄之力推出能够打动更多人的影视作品,尤其是拍摄以中国海军为原型的电影,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。
拍《长津湖》系列的时候,于冬看到中国志愿军装备这么差,连个防空武器都没有,巴祖卡已经是重武器了。到今天拍《蛟龙行动》中的潜艇,看到海军陆战队的装备,他感到无比骄傲。《蛟龙行动》中出现的单兵飞行器、电磁干扰器等类似科幻片才出现的武器装备,在2024年的珠海航展中都已经亮相过。“我们让国人看见我们现代化的强军梦,我们不仅有能力保卫我们的家园,还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”,于冬说,这一部优秀的电影其实也告诉观众,未来战争的形态是啥样子,和平的守护者在做什么,电影中就有一个大胆的构想,敌人将你沿海海底的火山激活,引发海啸,造成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。
《蛟龙行动》的全球首场正式放映献给了北海舰队的海军潜艇部队。于冬说,由于受到长期工作环境影响,潜艇兵是不爱说话的一群人,但放映那天他们特别激动,全体起立,和台上的演员一起唱起了中国潜艇兵之歌《不要问我在哪里》,所有人都感动落泪。于冬觉得,作为电影人,第一次将潜艇兵的生活跟战斗故事拍成电影,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军人的风采,是特别值得欣慰的事情。
电话:028-87626694
手机:13208198439
邮箱:shnbt@qq.com
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金府路金府五金机电城三期40幛6号